台灣短宣隊代禱信 (22-11-16)

Our past 2014 CCF president Ken, had talked about his upcoming Taiwan missionary trip in one of our FM. Among ourselves there were many ccfers willingly to support this missionary trip financial and through prayers. Therefore, here is the prayer letter that is from Ken who had updated us the difficulties and the prayer points among his team. Please keep them and their work for God in your prayer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please contact [email protected].

View in full screen

驛站2012第四期

言語所反映的內心 

「耶穌就叫了眾人來、對他們說、你們要聽、也要明白。入口的不能污穢人、出口的乃能污穢人。當時、門徒進前來對他說、法利賽人聽見這話、不服、你知道麼。〔不服原文作跌倒〕耶穌回答說、凡栽種的物、若不是我天父栽種的、必要拔出來。任憑他們罷.他們是瞎眼領路的.若是瞎子領瞎子、兩個人都要掉在坑裡。彼得對耶穌說、請將這比喻講給我們聽。耶穌說、你們到如今還不明白麼.豈不知凡入口的、是運到肚子裡、又落在茅廁裡麼。惟獨出口的、是從心裡發出來的、這纔污穢人。因為從心裡發出來的、有惡念、兇殺、姦淫、苟合、偷盜、妄證、謗讟.這都是污穢人的.至於不洗手喫飯、那卻不污穢人。」(馬太福音15:10﹣20)

 

大家嘗試諗下,你身邊的朋友最常談及既話題係咩?係功課、測驗?係準備去邊度玩?係邊度有好野食?政治局勢?娛樂新聞?有咩戲、劇集好睇?最新既衫、手袋?定係愛情問題?人生道理?或者係身邊朋友既是是非非?大家又可以諗諗,你自己常常掛在口邊既話題又係咩?你與別人分享最多又係咩?

 

其實人很有趣。我們的內心充滿咩,自然就會從言語行為中表達出自己係一個點既人。有時可能行為還可以隱藏,但說話卻是不能(當然過程需要一段長時間既了解,先唔會有偏見)。但係一個IT人,自然講好多關於電腦既事;一個熱愛音樂既人,自然會分享對音樂的疑問或熱情;一個注重學業成績的人,自然會不斷將有關學業既事掛在口邊。好多時候,我地唔需要刻意,身邊的人都能夠睇到我地係一個點既人(當然,如果只係聽返黎既野同不實既評論只會產生偏見,但呢篇文章重點不在於偏見)。

但作為基督徒的你又怎樣?你的內心所充滿既又係咩?係咪經文中提及的種種污穢?呢一種既污穢,唔單只影響你自己,仲會影響別人。而響CCF當中的你,你有無被神的說話同真理去充滿?你知道我們CCF的異象是去傳揚一個完整而悔改的福音、促進弟兄姊妹互相關顧讓他們更親近神嘛?(其實succf.org.au網頁有寫)

 

特別對於基督徒而言,我地日常既敬拜、禱告生活裡面,我地所講既係咪同我地既內心一致?小組查經、教會、崇拜、FM、唱詩可能我地會識得講好多好好聽既說話,但係當呢一D既聚會完結既時候,我地又會唔會做返一個無神響心中既自己?

 

「惟獨舌頭沒有人能制伏、是不止息的惡物.滿了害死人的毒氣。我們用舌頭頌讚那為主為父的、又用舌頭咒詛那照著 神形像被造的人.頌讚和咒詛從一個口裡出來、我的弟兄們、這是不應當的。泉源從一個眼裡能發出甜苦兩樣的水麼。」(雅各書3:8﹣11)

 

雅各書裡面提醒我地基督徒,頌讚的口與咒詛的口係應該分開。當然,我自己也會經常語無倫次、我亦覺得唔係要24小時都講有關神既野先算係基督徒。但係值得去問一問自己,神同你既關系對你既生命有幾重要?定你只係一個打卡既基督徒,真真正正「按時候」結果子?響今年的祈禱當中我不斷見到自己既罪已及不足。比較一下親近神、祈禱vs同人吹水既時間;比較一下講造就人既說話vs八掛;比較一下談論別人既缺點vs真正了解幫助對方並支持對方、一同成長;比較一下自大、吹噓vs響神面前謙卑認罪,我就發現自己有好多需要認罪同對付既地方。但願弟兄姊妹間能彼此提醒、彼此造就、多禱告、多分享神的甘甜,以致我地可以成為一個內心、行為、說話都一致的基督徒。更加希望能夠實踐團訓「凡我所行的,都是為了福音的緣故,為要與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哥林多前書9:23)

 

「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總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都作信徒的榜樣。你要以宣讀、勸勉、教導為念、直等到我來。」(提摩太前書4:12﹣13)

 

In Christ

Evan

 

 

不要讓你愛的人成為你的偶像

我爸爸因為婚外情,在從搬離家中兩年後,單方面跟媽媽離婚。

 

爸爸曾經是很忠心服侍和愛主的人。他在神的裡面的時候,有一顆為神的事火熱的心,在教會中除了作牧養的以外,更會在崇拜中作教導的;他追求神的渴慕使他讀很多不同的書籍和神學課程……在我眼中、在其他人眼中,除了「神的僕人」外,我不懂如何形容當時的爸爸。但後來爸爸工作愈來愈忙,漸漸不再讀經,不再祈禱,不再去教會,不再親近神;而媽媽也是如此。

現在我和媽媽回轉了,她說:「我和你爸爸的婚姻今天會走到這樣的境況,我也有責任:在我們的關係裡,我很愛你爸爸,但我愛他、重視他、仰望他,甚至到一個愛他多於我愛主的地步,以至他成了我生命中的偶像,以至他不知不覺在我生命裡比神更重要,以至當他遠離神的時候,我沒有盡妻子的責任把他挽回, 到最後我們一家因為這樣而離開神。」

 

「 同樣,你們做妻子的,要服從自己的丈夫。這樣,即使有不肯信從這話語的丈夫,他們也會被感化過來,不是因著妻子的話語,而是因著妻子的品行,  因為看見了你們懷有敬畏之心的貞潔品行。  」 (彼得前書3:1﹣2)

 

就如之前驛站中的一篇「RE:基督徒愛情觀」裡的筆者提到:「聖經中的婚姻觀是很特別的,因為婚姻預表了耶穌基督與教會聯合。簡單說明,就是耶穌基督是丈夫,他的教會是妻子。」既然夫妻二人的關係是基督跟教會的聯合,即妻子要像教會順服基督般去順服丈夫,所以這關係中順服的原則乃是順服基督。經文彼得前書3:1﹣2之後繼續教導我們的是,若有不聽道的丈夫,妻子應用品行讓丈夫看見她的敬虔,叫他被感化過來……可見妻子雖對不信的丈夫的順服,前題亦是以基督為本,以她的生活見證去把丈夫領到神面前,實質是在家中為神作傳福音、得人的工作。可見在婚姻裡,這順服的根基在於順服基督,而並不是向著單單一人。

 

一段關係裡,不管是親情、愛情或是友情,我們會很在意一個人,我們會放這人在生命中很高的位置。這個人可能是我們深愛的,可能是我們尊敬的,可能是我們視作榜樣的。但作為基督徒,千萬要小心,不要讓這個人成為我們生命中的偶像。筆者在這裡想指出的偶像不是指拜假神或追星,而是跟我們很親近的人:當這些人在我們生命的位置比神高的時候,我們愛他們比神深,他們便成我們的偶像了。

 

縱使兩人的關係是在神的裡面建立的,倘若這個生命的順位出錯的話, 我們就很易遠離神。因為一個人不管在人的眼裡有多「屬靈」,他也有軟弱跌倒的時候。如果我們仰望的是人而不是神,當我們仰望的人跌倒時,我們也很容易因著對他的失望而跟著動搖;我們的信心只應建基在神的裡面才會鞏固。

 

弟兄姊妹在主裡的關係也同樣如此!我們的屬靈生命裡,一定有人在身邊帶領我們成長,在事奉中教導我們,我們也許在他們身上看到基督的樣式。可是,我們要仰望的,是神!不是這些屬靈長輩!他們的事奉有我們值得學習之處嗎?他們的生命彰顯神的榮耀嗎?這全因他們活出的是基督的樣式,他們被神使用的器皿。不錯,他們的生活見證可以成為我們屬靈生命中的榜樣和提醒,但要切記, 他們絕不可作為我們屬靈生命中仰望的首位!

 

「不可敬拜別神;因為耶和華是忌邪的神,名為忌邪者。」 (出埃及記34:14)

 

我們的神是忌邪的神,祂不容許我們生命中有別的偶像取代他的位置。因此要定清我們生命的順位,不要讓我們愛或敬重的人成為我們的偶像。 我們仰望的對像只有一位﹣就是神。

 

In Christ

Gloria

 

 

得救見證 (Don’t think yesterday! This is the past!) by 亞成

 決志信主:

雖然我並非生於「基督教」家庭,但我成長於教會背景的學校。在我小學三年級時,有一天,班主任(陳老師)突然放下教學的工作,帶領全班同學禱告。她說話的內容,自己差不多忘記了,但印象中,她禱告的內容很感動;因為我流下眼淚,是至今我唯一一次為主耶穌流下的眼淚。最後,班主任(陳老師)說:「如果你們接受主耶穌便在一張紙上打一個記號,我便打了一個記號。」我站在天路歷程的起跑線。

 

天路歷程的第一步:

當然,小學三年級的我,很快便忘記了「打了一個記號」是代表甚麼意思。其間,自己因為親人的緣故而多了接觸佛教;自己甚至戴上佛教的靈符。如是者,多年過去了。到了初中階段,有一次,親人帶我到佛堂,一位佛教憎人向我的親人表示自己並不信佛教。我望著他表示:「你說的是。」當時,我的親人非常驚奇地問我:「你為何不是信佛?但你又為何戴上佛教的靈符?」我當時不知如何回應這問題,但我放在心上。到了高中階段,一位中學老師(黃Sir)邀請我返教會,我便踏入教會的大門。不久,我因為面對困難而選擇找尋上帝幫助,我自己禱告接受主耶穌;也除下佛教的靈符。突然,我想起了小學三年級時「打了一個記號」。無論上帝的靈何時在我身上,那刻所肯定是「我成為『天路客』」。

 

深刻的經文(天路上):

在約翰福音第三章,有一段耶穌教導「尼哥德慕(尼哥底母─Nicodemus)」的事。至今,我印象最深的,並不是「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3:16)」反而是「耶穌回答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見 神的國。尼哥德慕說,人已經老了,如何能重生呢?豈能再進母腹生出來麼?(約3:3-4)」因為這個「重生」兩個字(即是「再黎過」),是我天路上絕處逢生的記號,也是我活著的盼望。

 

與家人關係的破裂:

返教會後不久,困難便開始來;真是來得很快。家人的決定,往往是考慮下一代,但又輕視下一代的想法。無論自己如何解釋,家人總是不接受;我真係很想上帝將自己內心的想法透露出來,讓家人知道。我無奈地接受家人的決定,自己準備獨自的生活。我內心向上帝說一句:「我不是一個只看利益的人。」在面對與家人關係破裂的時候,或許有一點安慰,就是我帶領第一位信主的人;這是我的母親。只是她今天喜歡佛教,幸好她只是知識的追求。開始獨自生活的第一個晚上,當我放工回家,我向上帝說:「從今開始,只有祢陪伴我渡過。與家人關係是否沒有轉彎的地步?」

 

學業的停滯:

返教會後不久,不單面對家人關係的破裂,還面對學業的停滯。一直以來,自己的學業成績並不突出;但數學科成績較好。一心希望努力考入大學,唸數學。可惜,自己無論如何努力,總有一種「力不從心」的感覺;我開始疑問:「數學科,自己是否真的有天份?」我還覺得,是上帝使自己沒有智慧學習。多年後的自己,沒有取得較高的學歷。我再問上帝:「我人生的學歷,是否已經到了極限?」沒有技能及學歷的自己,再加上沒有交際能力的自己,面對急速轉變的社會,我看見是灰暗的前路。

 

生活潦倒:

返教會後不久,我踏入人生新的階段─「工作」;但我是帶著「與家人破裂的關係的心」及「沒有工作本錢的能力」找尋工作。一面找尋工作,一面重新學習。香港變得很快,自己的節奏根本接不上,加上自身本錢不足,經常被人淘汰。勞碌工作,得不到甚麼,身心疲累;我想起創世記的雅各一句說話:「我白日受盡乾熱,黑夜受盡寒霜,不得合眼睡著,我常是這樣。(創31:40)」時間一年年過去,自己的負債越來越大。一個機會,真的那麼難?我沒有,更看到,有的人沒有「把握」及「珍惜」機會。再多的機會,對一個「不把握」及「不珍惜」的人來說,也是枉然的。要成功,原來不是有很多機會,而是把握現有機會。多年後的一天,我經濟困難陷於低谷;連家人託付給自己唯一的事,也幾乎作不到。突然,我有一次用長途電話與家人溝通,我說一句:「我愛妳!妳愛我嗎?」家人說:「有甚麼說愛與不愛!」我再說一句:「妳仍未回答這個問題。」家人回答:「我愛!」我禱告上帝:「如果祢給我機會,我會願意做得更好。現在,我要先還清自己的負債。」我的負債越來越大。我想起大衛向約拿單所說:「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又敢在你面前起誓,我離死不過一步。(撒上20:3b)」上帝,我離「破產」不過一步。

 

教會的輕視─「第一間教會」的經歷:

「他還說話的時候」是約伯記第一章3次重複的說話,是我返教會初期,3次面對的沖擊(家人、學業、生活)的開始。初次踏入教會生活,每次星期日,總帶著盼望的心到教會,聽上帝訊息;也尋找一處寧靜的地方舒緩一星期的勞苦。不過,原來教會的生活,主要就是說「人有罪」。對當時面對生命沖擊的自己,我感覺不到太多的支持;說出來也沒有用。如是者,一年年過去,生活處景未見氣息,也沒有當時教會的禱告支持。當我再次留心看聖經時,突然看到很多「上帝祝福及拯救」的經文。其實,「上帝祝福及拯救」是非常實在,當時的教會領袖及弟兄沒有勇氣奉主的名要求「上帝祝福及拯救」臨到,但他們很有勇氣奉主的名說出「上帝的最高標準(對罪的理解)」是甚麼。雖然我明白他們的難處,但知道這樣下去,自己會捱不到。終於,多年後,我決定暫時離開「第一間教會」。在到了「第二間教會」後,我沒有忘記自己是「第一間教會」的弟兄的身份;始終是多年情。後來,我在「第二間教會」準備「洗禮」。我憶起「中學老師(黃Sir)」(我「第一間教會」的導師),很希望他能出席自己的「洗禮」。我通知他,滿懷希望他為此而高興。正正在受洗前約十天的一個晚上,我與他電話交談,他表示「質疑我的信仰」。那刻的心情已經不是我的文字可以形容。我唯有向他解釋,希望他不要誤會。我向他表示:「我中文科公開試的成績是『Unclassified (不予評級)』。」我以為他會因此明白自己是語文表達力弱,才導致他誤解自己。結果是無用的。當時我真是很怨他。當年,我知自己成績差,很早要求他為自己禱告上帝求智慧,他只說「上帝有祂的旨意」。我未能升學,要工作,但又知道能力不足,要求他為自己禱告上帝求能力,他又說「上帝有祂的旨意」。到了這刻,你又是否相信是上帝沒有給我表達的能力?如果你禱告是「上帝有祂的旨意」,你應該知道我能力的限制是從上帝而來。你看了聖經多次了,你究竟看到甚麼?結果換來只有「聖經經文」大戰。他一句經文質疑我,我一句經文回應他;來來回回不知多少次。那刻的思想:「他好似不是我原來認識的『中學老師(黃Sir)』。」我當時下定決心,我無理由到了此時此刻,連「因信稱義」也掌握不到,被人挑戰;「因信稱義」是上帝制定的。最後,我只是問他一個很簡單的問題:「我願意接受耶穌基督的救恩。究竟我是否得救?」他沒有回答這個問題。他說了一堆我也記不起的離題答案。很痛,個心真是很痛!我相信他知道答案,但沒有說出來;「第一間教會」的導師一直教導信徒跟隨耶穌基督要「捨己」,他捨了甚麼「己」?連這個問題也不能「捨己」回答,你還一直以「上帝的最高標準(對罪的理解)」教導下一代?你對上帝的「聽命」在那裡?你對上帝的「順從」在那裡?難道你的教導只有「獻祭」及「公羊的脂油」?我寧願你答:「一個人願意接受耶穌基督的救恩,並不表示這人可以得救。」因為,我們還可以再探討下去。很短的一剎那,我腦海浮現與他一起走過的「天路」:「無論自己發生多少事,我還是最先通知他;他陪伴自己經歷我與家人關係的破裂、公開考試的失敗及我生活的潦倒。」最後,當晚不歡而散,直到他外母死了,我才在靈堂見到他。見他時,我再沒有以往對他的關心。一個重情的「亞成」對一位陪伴自己同走天路的弟兄不再有情。我第一次對教會領袖運用「否決權」。

 

「禮拜堂」的經歷:

在我還在「第一間教會」生活時(已經到了後期),我經歷到人生最低潮時期。我已經確信「第一間教會」的人是不能接受自己的經歷。我到處找尋可安息的地方,後來到了一間「禮拜堂」禱告,安寧自己的心。這間「禮拜堂」見證了我離開「第一間教會」及到「第二間教會」的時期,我幾乎每年的生日,也是到這間「禮拜堂」渡過一整天。在我準備到澳洲前,我到了這間「禮拜堂」禱告,也向職員說「再見」。我想起在這間「禮拜堂」幾年的經歷。記得在這幾年內,我問這間「禮拜堂」的負責人三個問題:「如果我無錢,你們仍然會讓我在這裡結婚嗎?如果我想選擇平日,而不是星期六日行禮,你們會考慮嗎?我不喜歡基督徒的女孩子,如果我選擇非基督徒的女孩子,我仍然可以在這裡結婚嗎?」這間「禮拜堂」的負責人表示,不需要擔心錢,即使你無錢,我們也可以讓你在這裡結婚;正常行禮的日子是星期六日,但如果你想選擇平日,我們也可以給你;只要你找到一生所愛,即使你選擇非基督徒的女孩子,「禮拜堂」的門一樣為你打開,你仍然可以在這裡結婚。我很驚訝這間「禮拜堂」負責人的回答,但多謝他們的支持。我會記得你們!

 

教會的重視─「第二間教會」的經歷:

自從正式在「第二間教會」生活後,經歷多采多姿的生活;教會的事奉多了。某一天,我突然想起「第一間教會」的經歷,心想:「如果我再次離開教會,會否永遠離開?我與上帝的關係似乎欠了一個『洗禮』。」我開始詢問「洗禮」。在「第一間教會」的導師(「中學老師(黃Sir)」)當晚的否定後,我問「第二間教會」的負責人:「如果我『洗禮』後便離開教會,你們仍然讓我洗禮嗎?」他回應表示,教會只是代上帝執行地上的工作,一個信而選擇受洗的人,我們不會阻止他的洗禮;所以,我們仍然讓你洗禮。洗禮當天,我小學三年級時的班主任(陳老師)到來見證及恭喜自己;施洗者說一句:「禱告是不會白費。」多年後,自己選擇到澳洲,「第二間教會」的傳道人「林教師」在我離開前問我:「你願意成為我們教會的使命會員嗎?」我回答:「我想維持現況!」後來另一位傳道人「葉教師」問我原因,我表示放不下對「第一間教會」的仇恨,但我已經應承上帝,不會禱告要求上帝為我申冤。將要離開「第二間教會」前,我答謝兩位傳道人「林教師」及「葉教師」,多謝他們一直的支持,問了一個問題:「如果我認識你們先於『第一間教會』,我教會生活的歷史會如何改寫?生活會否更快樂?」「第二間教會」的牧師為我將來澳洲的生活作祝福的禱告。

 

生活改善:

在自己的工作成就方面,一直是「零」;我的事業從來就是在起跑線上。相信「第一間教會」的導師及弟兄是最清楚。到了「第二間教會」生活初期,生活仍然是困難,但不再潦倒。我與「第二間教會」兩位傳道人「林教師」及「葉教師」說:「你們給我的支持,使我暫時忘卻經濟上的困難。」在面對「洗禮」階段,我開始一份新的工作;收入不高,但穩定的工作。如是者,我平靜安穩渡過一段時間;其間,我開始與家人關係有些少的好轉。「人際關係」似乎是自己最難處理,在這份「收入不高,但穩定的工作」裡,我很快便再次面對這個問題,而且越來越嚴重。我開始問上帝:「如何是好?」我不停反思及改良自己的工作方式;雖然指責的次數少了,但每次的指責聲線強大了。我再問上帝:「如何是好?」終於,同事指責我的錯誤出現了「錯誤」,而且次數越來越多。一段時間後,我似乎發覺這不是「事」的問題,而是「人」的問題。再經過一段時間的禱告,我勇敢地辭職;寧願再選擇面對「經濟困難」。果然,我經歷到最危險的「經濟困難」,信用卡最低還款去到要提款3次;我離「破產」不過一步。正正就在此刻,我終於找到一份真正穩定的工作;在學校工作。我想起「一個機會,真的那麼難?」那麼有了,便好好把握。把握機會,從來就是成功的開始。正當我享受安逸的環境,自己開始有能力還清欠下的卡數時,突然,一個長途電話,提醒我多年前所作的禱告:「我禱告上帝:『如果祢給我機會,我會願意做得更好。現在,我要先還清自己的負債。』」我決定放棄這份真正穩定的工作,選擇到澳洲修補這段與家人的關係。當我正式遞上辭職信時,校長說:「『亞成』,當我知你打算離開時,我一直沉默;因為你可能會回心轉意。但既然你已經決定了,尊重你的決定!」我自己問了一個問題:「如果我在工作的初期便找到這份工作,我生活的歷史如何改寫?我會否真的留下來?」不久,校長表示,你不要沉默離開學校。既然你一直與同學關係那麼好,早會上,你向他們說「再見」。當我向同學說話時,表達出「…一個成功的人需要具備的條件,就是懂得愛一個會愛自己的人。如果連一個愛自己的人也不懂得愛,這個人又怎會成功。…」同學將自己的說話總結為「愛的宣言」。修補與家人破裂的關係,是我當時首要的工作。後來,「女同學杜小姐」寫上祝福的話給我:「若然你的人生是先苦後甜的,希望各種日積月累的經驗,會讓你的人生一直甜下去,也找到你心中的那個『她』,讓她感受『情』的美好。要記著,苦日子已經過去了,我們眼前這個很好很好的阿成,才是實實在在的,正要開展屬於他的人生呢!=D 加油!我們都會支持你。」

 

學業的進展:

一直以來,自己的學業成績並不突出;公開試經常「唔合格」。幸好,香港讀書有個制度叫「Mature Applicant」;只要到了25歲或以上,便可以無需學歷申請任何課程。後來,我在夜校選擇修讀「工商管理學」。結果,非常戲劇性地取得「Credit in Higher Diploma in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的成績;我的學歷終於可以上一層。及後到了澳洲,從英文班,到TAFE,終於到了大學讀書;是在最喜歡的大學裡修讀最喜歡的科目。我自己問了一個問題:「如果我早期已經考到大學,我學業的歷史如何改寫?我會否是修讀數學而不是現有的學科?」

 

與家人關係的復和:

一番與家人的對話:「我說一句:『我愛妳!妳愛我嗎?』家人說:『有甚麼說愛與不愛!』我再說一句:『妳仍未回答這個問題。』家人回答:『我愛!』我禱告上帝:『如果祢給我機會,我會願意做得更好。現在,我要先還清自己的負債。』」一個長途電話,終於讓我嘗試踏出一步到「澳洲」修補這段關係。但,申請Visa的過程並不順利,要找律師。雖然如此,終於在限期前收到領事館的回覆(節錄):「Please be advised that the abovnamed application has been decided for approval and the applicant has paid the 2nd instalment in our Hong Kong office. Original receipt will be returned together with all letters and passport. I will send all the letters to you and a set copy to the applicant in Hong Kong. I hope you can understand the reason of the limited time frame so I need to contact the applicant in Hong Kong directly.」準備入境前,我重看這十多年來,家人寫給自己的信;我會好好保留它們。登機前,我致電給我小學三年級時的班主任(陳老師)說再見。澳洲的生活並不容易適應,但我沒有回頭路。幾年的努力,無論我與家人遇到多少意見不合,我記得這個「修補與家人關係」的機會,是向上帝祈求的。我最終沒有浪費,修補了與家人的關係。在宣誓前的一刻,我自己問了一個問題:「如果家人沒有到來澳洲,我在香港的生活會如何?會否很愉快?」時間不會向後走。我站起來,手握聖經,面向監誓官,說:「From this time forward, under God, I pledge my loyalty to Australia and its people, whose democratic beliefs I share, whose rights and liberties I respect, and whose laws I will uphold and obey.」坐下,說了一句「So help me God!」回家後,我向家人說:「我完成了!」我想:「妳開心嗎?上帝一直在我身上為妳的勞苦說話,『愛的宣言』的女主角─我的母親;願上帝祝福妳!但上帝在誰身上為我的勞苦說話?」

 

理解的經文(天路上):

如果這樣,如果那樣,但歷史又怎會有如果?不過,生命可以有如果。「耶穌回答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見 神的國。尼哥德慕(尼哥底母─Nicodemus)說,人已經老了,如何能重生呢?豈能再進母腹生出來麼?(約3:3-4)」上帝讓我經歷很多,但祂每次給我如果;如果生命可以再次嘗試,我會如何做得更好;沒有浪費上帝給我的「如果」。「再黎過」就是「重生」。

 

天路歷程的中途站:

天路歷程未完,仍在進行中;我有幸成為其中一份子。我不停尋找生命中的機會,明白了「人是回望過去,展望將來,但卻忽略現在。」做好最簡單的事:「在找尋機會的同時,更要把握現有的機會。」上帝,多謝祢使我成長路上的經歷可以不停的「重生」(即是「再黎過」)。想起了一首詩歌「開拓天國土」:「榮幸,是接受救主的使命……離開烏托邦,開拓新的天國土,榮耀頌讚歸於我主。」在我成長路上至今,祢是以斯帖記的上帝。

 

等待上帝:

見祢面的一刻,祢會向我說甚麼?祢會向我說「Don’t think yesterday! This is the past!」嗎?我等待越過天路歷程的終點線。

 

 

澳洲─我與平輩合照(2012)

 

澳洲─我與家人的合照(2012)

 

亞成

 

驛站2012第三期

[聽道分享] 心硬,試探神

 

太有意思的一篇講道了,想分享一下。

牧師當日講的是 希伯來書3:7﹣19

 

這是希伯來書的作者將詩篇95篇中的一番話對主後65﹣70年的猶太人、基督徒說的。到底什麼是試探神呢?

就是每行一步,看看神怎樣;每作一件事,又看看神的作為怎樣;每一之的犯錯,看看神的容忍有多少。

以色列人在曠野中,「觀看神的作為四十年之久」。這段時間裡,他們餓,埋怨神,神給他們嗎哪;他們渴,埋怨神,神叫水從磐石出來;他們想吃肉,埋怨神,神叫鵪鶉飛來...四十年了,當神的作為每天他們都觀看著,習慣了,他們心硬了,已不再看神的作為為恩典。當人看著神的作為,卻沒有反應,心就硬了。這就是被罪矇騙纏繞,而看不到神的作為和恩典在生活中,這就是試探神。

我們的生命裡,至少,也觀看了神的作為十多載了。

我們如何「觀看祂的作為」?

我們如何對待罪惡的纏繞?

接著,牧師唱起歌來:「如果,命運能選擇,十字街口踏出的每步更瀟灑;如果,活著能坦白,舊日所想信價值不必接受時代的糟蹋...「最近引起熱烈討論的《天與地》,劇中的三位主角分別選擇「隔離罪惡」、「以善行去遮蓋和壓制罪惡」、「惡下去,反正都已作過那麼壞的事...」

人的這些對待罪惡纏繞的方式就是心硬,因為沒有這些處理罪惡的方式使自己與神隔絕。

希伯來書中嚴厲的教導我們,將神隔絕、心硬、不信...的結果就是不得安息!!

那我們要如何在信仰裡走下去?

希伯來書告訴我們,要「趁著還有今日,天天彼此相勸」。在希伯來文裡,「相勸」的名詞跟「保惠師」的名詞是一樣的。所以天天彼此相勸就是聽祂的話;趁著還有今日...現在就去聽祂的話。

是今日、現在...

基督教是一個「今日」的信仰,不是「過去的」,先知耶利米提醒我們不要埋首在過去的成敗、過去的纏累、過去的罪惡、過去的罪疚感;亦不是去想,「如果我當時XXX,現在就XXX啦」沉醉在過去的「如果命運能選擇」,只會加深對神的心硬、不信和試探。

我們要做的就是現在就聽祂的話,每天去對付隱而未見的罪惡。在神眼中,每日都是新的,不要被過去的過犯和罪疚成為今天我們去經歷神的作為的纏累,不要因這些被拖跨至我們單單在生活中去「觀看」神的作為,心卻硬起來了。

 

Gloria

 

 

Why can’t God just…forgive?

 

Why can’t God just simply forgive sins with the click of His finger? Why did He have to go through the trouble of sending Jesus to die on the cross? Wouldn’t the world be a better place if God just forgave everyone?

 

These questions are one of the most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of non-Christians today. It almost seems far easier for God to just forgive all the sins committed by the world and start afresh. Then everyone would be freed from the penalty of sin and everyone would be saved. Under this hypothetical scenario, we would need to think what it means for God to forgive all sins. Would He do this once and for all (just like the crucifixion) whereby all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sins are forgiven; or would He forgive every time a sin is committed by someone?

 

These questions aren’t relevant here however because under both scenarios if they happened, God would be committing a crime. Why? Since God is holy, righteous, and just, if He simply just forgive without the enforcing punishment for sins committed against Him, then He is no longer righteous and just. In fact, the idea that God being loving and merciful is a contradiction to the character of being righteous and just. Why? Let me illustrate this with an example so we can understand.

 

In 2009, in North Epping, the Lin family, owners of a busy newsagency in Epping, was brutally murdered in their homes at night, leaving the remaining survivor of the family, Brenda Lin, 15. She lived with her uncle for almost 2 years before her uncle was arrested for murder. The murder went all over the radio, newspapers and news. The community poured the hearts out for the family, griefed and in disbelief such a horrendous crime can be committed. Imagine, if you are Brenda. Imagine if you sat in court and the judge looks at the accused and says “I’m a very loving judge and in my mercy I forgive you. You can go.” What would happen? How would you feel? How would everyone react? No doubt you would accuse that judge as being one of the most corrupt, incompetent, ineligible judges. No doubt you would go on the news pleading your case and for support to dismiss this judge. Petitions would be filed. Books would be written. Radio stations would be broading non-stop.

 

There is a degree of social justice we as human beings want to see being carried out and adhere to. When we see a situation of unfairness, injustice, cruelty, unethical behaviour, violence intentionally carried out of hatred, greed, anger, wickedness, we want justice to occur on the grounds of moral conduct and egalitarinism. We work quickly to go against an acts that oppose this, and work together to restore what we value. In Hong Kong, people banded together to oppose Henry Tang when they felt objective moral values were not being upheld and supported.

 

No doubt then, in the case of God, that the full exercise of punishment should be carried out on the sinner. He cannot say we are simply forgiven because justice would not be completed. Because if no punshiment was carried out then there is no incentive for repentence. We sin knowing we will be forgiven later anyway. We don’t care about one another, nor for God, knowing the full benefits that there will be no punishment. No consequences. No discipline. In fact, instead of a paradise we envisaged, the world will become a place of chaos, unloving and empty of moral values. Therefore, God had to carry out punishment for the sake of justice and rightly so, because all have sinned no one is righteous, to the extent that every single sin we committed against a holy God, we are deemed guilty of each.

 

But God decided not to cast this punishment on us. He casts this on Himself through Christ so that we can be saved. Righteousness and justice was carried out, but out of love and mercy we were spared. We are undeserving of His grace. Yet when we ask the question “why can’t God just forgive?”, what we don’t realise is our ignorance of our own sins, the greed that resides in us to be unjustifyingly made right with God without reason. Everything is selfishly focused on ourselves, not God. We sinned and find an excuse to do away with sin. Yet we may see how the consequences of sin might hurt others but we are almost immune to understanding just how our sin hurts God. But realise why God is love. He is not a symbol of love, or some metaphor for love, He is love. Because He loved you so much that He gave His one and only Son to suffer in your place so that whoever believes in him shall not perish but have eternal life.

 

Stephen Lau

驛站2012第二期

得救見證   (Cynthia)

 

我從小到大已接觸基督教,我在幼稚園時已經聽過聖經故事,學校已教我們祈禱。

我在小學時,老師在早會也會講聖經與我們唱詩歌,有時也會有佈道會,所以我一直相信主耶穌的存在並相信他為我釘死十架,流下寶血洗清我們的罪。因此,在小學時我已決志信主。

在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我的叔叔剛剛信了主,所以他鼓勵媽媽帶我和妹妹一起去教會。從那時開始,我和妹妹也會上主日學。在三、四年級時我和妹妹也會經常返主日學,可是在我五、六年級時,因為功課比較多,而且教會的地址離我家遠,我們每次回教會也要花一個小時才能回到教會。因此,我便漸漸少去教會了。當我在中一、二的時候我甚至沒有去教會,也會質疑上帝。我還記得有位朋友問我一條問題:「為甚麼上帝會容讓世上有這麼多的災禍發生,多麼不公平的事發生呢?」我當時真的不懂回答,甚至質疑上帝。

幸好,在中三的時候,我的班主任聽說我曾經返教會,於是她便邀請我去中學的團契。初時我真的不想去,因為那時我還有許多功課在忙,可是最後我卻決定去團契。當我去了團契後,我心裡覺得很喜樂,而且之前對功課的憂慮也除去。之後,老師再約我一起看聖經,解答了我在聖經上的疑問,並問我是否願意回轉。於是,我決定回轉,她便為我作回轉的禱告。回轉後,我便一直返中學團契而她也有邀請我去她的教會。

在中五、中七的時候,我也因為考公開試的關係,很少返團契和教會,中七後甚至有一段時間停止返教會。後來,我來到澳洲讀書經朋友介紹便來到這教會。之後,我也一直穩定返團契和教會。在大學裡,我也有參與團契小組和大組。從這些事中,我看到神很看顧我,雖然我多離棄他,但祂卻讓我有機會再次親近祂。我就好像那些走失的羊,當我每次迷失,神也會把我帶回正路。

之前,我常常覺得信了主後會事事順境,我常常以為苦難是不好的。當我受到挫折時,我會埋怨或質疑神,覺得神不愛我。可是,我後來知道苦難是上帝給信徒一種考驗,因為在順境中時很容易對上帝有信心,但在逆境中是更可以磨練信徒的對神的信心,令我們的靈命成長。所以,信了主之後,神一直改變我,神讓我學會凡事感恩,因為我知道凡事都不是必然的,人的能力是有限,神才是掌管天地萬物的一位。神不會常常照人的心意去行,但祂所作的都是為我們好,愛我們。雖然我們有罪,但神一樣愛我們,所以神對我的愛和恩典,感動我去更加愛神和愛人。

 

 

RE: 基督徒愛情觀 

 

筆者於上一期驛站裡面看到一篇名為基督徒愛情觀的文章。看後心中不禁感到驚訝和失望,因為文中只有愛情觀而實在看不到有任何是「基督徒」的愛情觀。筆者雖然沒有神學上的權威、也不是甚麼聖經學者。但是身為一位基督徒,我希望能用一個正確而合附聖經的角度與大家再次探討基督徒的愛情觀。

 

首先,上一篇文章的筆者(以下稱之為筆者A),開始時問了很多很好的問題。但是如果細心閱讀後你會發現其實筆者A並沒有提供答案。老實說,我認為基督徒該怎樣看愛情是很複雜,因為不但要首先瞭解聖經和基督教,否則便不能明白。如果你沒有瞭解聖經所描繪的愛情觀和其背後意義,也沒發去理解當中的含意。

 

筆者A所寫『男女雙方彼此達到同一共識,一起向一生的方向邁進,在戀愛的過程中必定是以婚姻作為戀愛的指南針。戀愛是為婚姻作預備,尋找能共守一生的伴侶。戀愛/婚姻的第一個目的是二人彼此扶持』老實說並沒有錯,因為在現今很多人也不理會和重視婚姻是戀愛的目的。但是如果只為婚姻、彼此扶持和共守一生的話,說這就是基督徒的愛情觀有點牽強,難道不是基督徒就不用結婚、不用扶持、不用共守一生?

 

接著筆者A引用了聖經創世紀2:18節,但是筆者A只引用了後半段,有點兒斷章取義。全節經文如下:「耶和華神說、那人獨居不好、我要為他造一個配偶幫助他。」上帝造女人的確是有幫助亞當的成份,但是絕對不是筆者A所描繪的主要目的是要得到幫助。首先重點在頭半節,那人獨居不好,原文中配偶有回應者、相配的意思。而且如果上帝造夏娃只是為了成為好幫手,那上帝為何會看他所作的都美好?聖經中的婚姻觀是很特別的,因為婚姻預表了耶穌基督與教會聯合。簡單說明,就是耶穌基督是丈夫,他的教會是妻子。聖經中多處用了這個重要的觀念筆者不能一一盡說,但舉例由新約啟示錄基督與新婦、保羅書信去解釋婚姻(弗5:22­25)、主耶穌四福音中的多個比喻(十個童女、新郎新婦)、雅歌的意義、舊約以色列人多次拜偶像被神責罵是淫亂的行為。

之後筆者A亦表達了『二人相處中總有意見不合的時候,所以二人要互相忍讓,互相幫助,雙方協調,達到共走一生的完美句點。』但這也只是一般人的愛情觀,基督徒中的愛,引用哥林多前書13:4­7節耳熟能詳的經文「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在互相遷就中是要有真理,而不是單單去包容。難道你伴侶有不合聖經真理的要求,你也要去忍讓?幫助?協調?

接著筆者A又再次引用聖經中的先知何西阿。但是為何神要讓何西阿先知知道自己要娶的是誰?因為神要他去娶一個淫婦為妻。何西阿書1:2節「耶和華初次與何西阿說話、對他說、你去娶淫婦為妻、也收那從淫亂所生的兒女、因為這地大行淫亂、離棄耶和華。」(筆者建議有興趣的人可以讀整篇何西阿書)何西阿書中多次說明先知和她的妻子的關係表達了神與以色列人的關係。即使他妻子(以色列人)如何污穢、如何不可愛,何西亞(神)也是如此愛她。 最後筆者希望作一個總結,引用聖經中約翰一書4:19「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這句經文也常常被誤用。誤用的原因是因為極少數的人會問:因為神先愛我們是如何愛?約翰一書4:7-10「親愛的弟兄阿、我們應當彼此相愛.因為愛是從神來的.凡有愛心的、都是由神而生、並且認識神。沒有愛心的、就不認識神.因為神就是愛。神差他獨生子到世間來、使我們藉著他得生、神愛我們的心、在此就顯明了。不是我們愛神、乃是神愛我們、差他的兒子、為我們的罪作了挽回祭、這就是愛了。」 一個不認識神的人,是沒有辦法去認識真正的愛。只有神自己和主耶穌的犧牲才能讓我們去知道和感受愛並且去愛身邊的每一位。 最後,筆者歡迎大家回應和討論以上任何對或不對的地方。 

守望台

 

 

我們.不可愛 

 

要愛我們想去愛的人, 很容易:那些待我們好的人、那些在愛我們的人、那些明白我們的人、那些與我們親近的人等等。我們想去愛他們,可能是出於想去回應他們的愛,或是在我們心中認為這些人很值得我們去愛。 可是,那些我們覺得不可愛的人呢? 

「只是我告訴你們這聽道的人,你們的仇敵要愛他,恨你的要待他好。咒詛你們的要為他祝福,凌辱你們的要為他禱告。有人打你這邊的臉,連那邊的臉也由他打。有人奪你的外衣,連裡衣也由他拿去。 凡求你的,就給他。有人奪你的東西去,要用再要回來。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你們若單愛那愛你們的人,有甚麼可酬謝的呢。就是罪人也愛那些愛他們的人。」(路加福音6:27﹣32) 

筆者想指出的是,在這個「愛不可愛的人」的功課上,最難熬的也許不是嘗試去愛他們的那一步,而是過程中會承受的傷害。因為在這個付出愛的過程裡,你很有可能不會得到任何回應,甚至被質疑、拒絕;有時不是你不願意去愛,而是對方不願意去理解和接受你的愛。面對這種長時間單向的付出,每個人都會感到洩氣和疲倦。 在對方眼中,他沒有必要去照顧你的感受,他沒有需要去理解你為也付出的情感,你的感受對他來說可算是不痛不癢……所以即使你在付出愛的過程中承受得起沒有結果的失落,假若有天他透過言語或行動上的表達狠狠地傷害你,那刻的心痛和無奈,你受得起嗎? 但今天筆者突然發現,原來我們被傷害經歷的心痛,就好像神怎樣為我們心痛一樣。今天我們在去愛人的時候怎樣受傷,我們曾經也同樣的去傷害神:神等候我們願意回轉,正是祂單方面為我們付出愛但我們選擇不去回應;神不願我們陷在罪中因為罪的公價就是死,但我們不理解倒認為神不給我們自由;神希望我們去親近祂,可是我們卻認為生活中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去作而去遠離祂、把祂拒諸門外。

我們對神所作的,跟我們眼中不可愛的人對我們作的一切如出一轍,我們同樣不可愛。

當我們去愛一個人時,就一定會有受傷的風險,不論對方是可愛或不可愛的人……不要因怕受傷就止步去愛;再者,就正如筆者剛剛提到的,在付出愛的時候,我們可以更明白神為我們的痛心,我們亦更可以操練去學習神的樣式去愛我們身邊的人,這是何等寶貴的體會! 儘管我們在與神的關係裡,一次又一次令祂失望,但祂對不可愛的我們的包容和愛卻無比的廣大。倘若有天面對被拒絕的心痛時,想一下神為我們付出有幾多,我們所經歷的痛不及祂的萬分之一,根本不值一提。不要放棄,也許換一下方法吧:默默地、不住地禱告也是一種愛的表現。

 

Epaphras

驛站2012 第一期

                           站務員

 

承接去年驛站的異像和方向:「個人屬靈生命 與神關係 經歷神話語 聖經的教導為前提. 盼望驛站能夠繼續以聖經教導為中心, 將大學生的基督徒生命 見證活活的傳開, 透過文字事工讓上帝的話語改變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 成為合祂使用的器皿。」

 

今年的驛站會繼續以這個方向為大前提在文字事工上事奉,希望驛站可以成為大家以寫作分享的平台;所以在生活中有任何有趣的體驗/討論/意見大家想與分享的亦非常歡迎各位投稿(題才方面其實可說是沒什麼限制,只要不違反真理便可以了)。另外,大家可能都會留意到一些像較久遠的驛站的影子:CCF裡之間的認識、互動、溝通和聯繫,時間許可的話,站務員也希望這些專訪資訊可以加深CCF裡弟兄姊妹之間的BONDING~

 

最後套用去年站務員的話作結:「驛站誠邀大家將生命的訊息都分享,當然亦可以對當中的文章作回應,不要怕說錯,當大家還是大學生的時候就應抓緊還可以錯的機會, 只要懷有謙卑的心分享和接納弟兄姊妹的回應和提點,分享上帝在你身上的榮耀,鼓勵弟兄姊妹。雖然如此, 大家也需要為自己的操詞負責,享受上帝給我們的自由,同時也要謹慎,下筆前可以先有安靜時間,求主保守我們有清潔純正的心意,榮神益人。」

 

 

 

SUCCF的LOGO:得人如得魚                 Anonymous

 

不知道大家對SUCCF的LOGO有多瞭解。最近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才發現(從畢業的CCFers口中聽回來的)原來這個沿用多年的LOGO背後的意義。先來看看它的結構:

藍色的十架是「S」和「F」二字組成的;

而「U」,「C」和「C」就在十架內的黃字;

十架上紅色相交的兩條線構成魚的形狀;

和有構成網狀的幾條黑色線。

這個LOGO想表達的,是希望SUCCF在基督裡,

得人如得魚。

 

什麼是「得人如得魚」呢?在馬可福音1:17里:「耶穌對他們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

在耶穌四處傳道的日子裡,耶穌的名聲因著祂令人驚訝、有權柄的講道,和祂對人的需要的醫治而傳開。在來見耶穌的群眾裡面,當中會否有一些人可能是抱著因為想得到醫治的心態而來的呢?或多或少一定有,但耶穌從沒有拒絕過這些人,也沒有將抱有不同目的去追隨祂的人分類,祂就是有如此的胸懷,祂就是叫人:「儘管來,來跟從我,我會使你的生命有改變。」並且,祂要「使「跟從祂的人得人如得魚。成全聖徒不只是叫一個人單單去經歷神的思典,而是祂的呼召所有信的人去」得人「,去使身邊的人認識福音。

 

「得人「,不是只有一小部份人被呼召,這個去」得人「的呼召,是給每一個跟隨耶穌的人的呼召。跟隨耶穌的門徒中,很多一開始看起來不一定可以傳福音的,但因為他們仍願意跟隨耶穌,是耶穌使他們不自覺成為「得人的人」。傳福音不只是單靠訊息,還有「福音的人」在生活中活出基督的樣式,在未信的人生命中與他一超經歷起和跌,使福音的種籽在人心中發芽。多少人從小在基督教學校、家庭背景長大的,聽了很多篇福音,一直都沒有感到信仰的真實;直到一天他的生命中出現了「福音的人」投資時間在他的生命裡,一起哭、一起笑、食飯、聊天...加上他生命的經歷,那些多年來聽到的訊息,也許有一天他會因著這個「福音的人」看出這些訊息和道理的信實。

 

要去「得人」,不只是一個很會講訊息的人的責任,而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用「福音的人」的身份去「得人」。不要怕自己好像沒有能力作什麼,也不要怕你作的會發生什麼,只管去跟從耶穌,在我們現在所身處的崗位上盡忠,讓神透過我們去「得人」。崗位也不是指我們要有特別的職位,而是神這刻安置我們在哪,我們活出好的見證就已經是最好的事奉。

所以在大學這個福音的禾場裡,我們都可以成為神使用「得人的漁夫「。不要去輕看每一個微笑、每一句問候、每一頓飯...神就是要在我們所作的加上永恆的價值。

 

 

 

基督徒愛情觀                              Anonymous

 

基督徒該怎麼看愛情呢?聖經怎麼教導我們關於愛情的事呢?我們為何要拍拖呢? 因為人有我有? 因為想得到戀愛的感覺?

一個負責任的愛情,是基於男女雙方彼此達到同一共識,一起向一生的方向邁進,在戀愛的過程中必定是以婚姻作為戀愛的指南針。戀愛是為婚姻作預備,尋找能共守一生的伴侶。

戀愛/婚姻的第一個目的是二人彼此扶持,在創世紀2:18中提及上帝造女人是要成為男人的好幫手,和合本是:「造一個配偶幫助他」,而幫助的原意是:平行的互補。二人相處中總有意見不合的時候,所以二人要互相忍讓,互相幫助,雙方協調,達到共走一生的完美句點。

基督徒大多會問「他/她」是上帝為我預備的嗎?

戀愛/婚姻是兩個人共同成長的過程,當中更認識自己,亦學習互相扶持和付出。每一段戀愛關係都需要付出,聖經中唯一知道上帝要他娶誰的是──何西阿, 但他亦不是一凡風順,不是不用付出。因此尋找另一伴時要看得長遠,在他最不可愛的時候,要想想二人怎樣再走下去?能否與這個人共走一生呢?當決定了開始戀愛就不要輕易地結束。當大家決定共走一生就要負責任努力談下去,因為沒有不負責任的戀愛會有好結果的。

驛站2011第四期

除他以外,別無拯救

使徒行傳 4:1﹣21

彼得和約翰官長、長老、文士和大祭司等人拿下,因為他們二人傳揚耶穌復活的事,又藉著基督的名行神蹟奇事使人得醫治。彼得被聖靈充滿,無懼的在眾人面前宣告他們所作的都是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更說:「除他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徒4:12)

這是我們每一個基督徒都知道的,這是我們信仰的其中一個不可退讓的根本: 除他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但為什麼現在很多時候,我們沒有彼得的膽量?我們現在身在的環境,其實與當時使徒身處的世代相比,我們會因為宣告神的名而受的所謂「苦難」,在他們所面對的逼害根本不直一提。我們現在可能會面對的,很多時候其他宗教的信徒都說:「為什麼只有你們基督徒要這樣不尊重其他宗教,宣稱只有你們信的那位神才是真的、是唯一一位?我們可沒有說你們的神不是真的,為什麼只有你們基督教那麼霸道?其實大家不同宗教可以互相尊重呀,你相信你的神,我相信我的神,你們這樣好不禮貌...」因著他們這些話,我們很容易害怕當自己太強調神是獨一真神會令他們更反感,導致我們反而失去了傳福音的機會。

我絕對不是在建議各位弟兄姊妹去跟未信或非基督徒去吵架,或是不跟他們使朋友。作為基督徒,如果當我們身邊的朋友全部就只有基督徒時,我們根本就成為一個有問題的基督徒,因為我們沒有去關心和愛身邊多的是而還未得著救恩的人。我不是叫大家去跟這些朋友去吵,我想提出的是:希望大家時刻要警醒,和不住的禱告。

我們要保持警覺的是,在這個末世,最容易讓我們的信仰動搖的就是這種話,它給聽這話的人的感覺不是絕對的黑與白,看似亦不是否定我們所信的,這就是它的危險性!它是用「尊重」的旗號來叫我們不要執著,戴著「包容」的面具叫我們對信仰的根本感覺「無所謂」。但是弟兄姊妹們,在真理的事上我們不能不去執著、不能不去持守、更不能「無所謂」! 假設當我們一次又一次的因著到這些話而輕輕的在言語上讓步時,我們的信仰就不自覺地被動搖,到最後我們會與神的開係愈來愈遠。

要在不破壞跟未信的朋友的開係和真理的持守上取得不衝是困難的功課,我相信大家都明白...我的一位佛教徒朋友跟我說,她就只有我和另一個姊妹兩個基督徒朋友因為她不喜歡基督徒說只有我們的神才是唯一的真神,但她仍喜歡跟我和那位姊妹做朋友是由於我們不會那樣做,她說我們不會去否定她所信的,我聽到她這番話後,我心裡知道我之所以會給她這個印像是出於我之前都害怕令到她更抗拒基督教,我會失去向她傳福音的機會。那一刻我知道,我一貫的處理方法令她有這樣的錯覺,我一直沒有作一個持守真理的好見證。我跟她解釋:「你感覺基督徒否定你所信的神,這並不是因基督徒沒有禮貌或者不尊重你所信的,而是因為這是我們每一個基督徒信仰的根本,真神祇有一位,除他以外,別無拯救,這是真理,是事實;這也是我所信的,我之前沒有在你面前說這些話,絕不是因為我認同你的神,只是因為我不想破壞我和你之間的友誼,我不想失去向你傳福音的機會,但我相信的,是你口中所提的那些基督徒一樣:我所信的那位是唯一的真神...」

因此我們要不住禱告,求神叫我們如何可以靈巧像蛇地在這個充斥著企圖朦糊我們個信仰焦點的世代裡站立得穩;同時亦為還未得救的靈魂禱告。不要懼怕因持守真理所受的壓力!從經文中我們看到,那些官長「又看見治好了的人和他們一同站著,就無話可駁。」(徒4:14)在神的大能面前,那些人沒有可以辯駁的餘地!另外,彼得和約翰當時不是只有他們二人,更有得醫治的人和他們一同站著,最後「官長為眾人的緣故...就把他們釋放了...」(徒4:21),在為真理所打的仗裡,我們不是孤獨的,我們的身旁總會有那些親身經歷神的醫治和作為的人與我們一同作見證,神的同在會叫我們因著他的榮耀得勝。

 

 

 

自憐、自我

 

 

情境:

A找B聊他不開心的事情,B一邊聽一邊心裡想:「拜託!這種事情...我遇過的更糟糕,你那什麼小事情就傷心到這個樣子...」

之後B跟A說:「你要自憐那是你的事情!我不明白,你有什麼好抱怨/自憐的藉口呢?你以為你遇到的很慘嗎? 」

A:「你都不明白我...」

B:「 你以為你很慘嗎?我可以大條道理的告訴你,你不是。不要這樣自己可憐自己!!你根本不會明白我曾經所經歷的痛,那種傷害的程度跟你現在的所比差太遠了,但我也沒有像你那樣,你憑什麼去傷心?憑什麼去抱怨?」

可能以上情境的對話比較極端,但是類似的想法,很多人都懂。

很明顯的是A對於自己所遭遇的感到痛苦,B看到就很不舒服,因為B看到A被困在一個「自憐」的況態,B想A去振作起來。B沒有錯,但在我看來,B何常又不是在「自憐」呢?只不過是比較不明顯而己,B同樣也是覺得自己是最慘的一個啊。

B的那種話,是我以前常說的,現在我看到其實這種話不只是在「隱閉式的自憐」,還是在過度的「自我」。人感覺傷心、難過、痛苦,這些情緒根本沒有一個OBJECTIVE的標準去測量。我們的確是可以從第三者/一般社會的標準去判斷所發生的事情那件比較嚴重/可憐,但這些判斷根本與當事人個人所感受到的傷害完全無關!難道我們可以跟一個剛有親人去世的朋友說:「你!不可以哭得那麼厲害!因為那誰誰誰他比你慘,你沒有資格和他一樣流那麼多的眼淚!」嗎?不!這真的荒謬到不行。這是過度的「自我」,是因為若我說這種話,其實是我沒有放下自己去瞭解那個人的痛。每個人生命中可以承受的都不一樣,類似的事情發生,對我來說我能熬過的,不等於另一個面對時他也有能力去經過;「自我」就是如此,企圖將自己能承受傷痛的標準加在別人身上。說這種話,根本沒有抱著同理心去體諒別人的痛。

遇到憂傷的人時,需要的並不是由我們的標準出發對於傷痛程度的理解,而是對對方真正的明白和體恤,從對方的角度出發的同理心,這樣才會給他帶來真正的安慰。

驛站2011第三期

Even though I walk through the valley of the shadow of death, I am not alone and alive!

A month or so before I returned to Hong Kong, I was there, sitting in my room carved out of a garage with nothing but me and my bowl of noodle and laptop, typing away my cover letters and sending out my resumes to numerous companies in a conquest to enter the mouth of the corporate beast and fight my way through the once-splendid human remains of its digestive system. Fear was there, but hope was also, as naïve as it may be.

My homecoming flight of 9 hours was nevertheless filled with anticipation, with tours of Chinese people positioned and ready while awaiting the command to unleash chaos and leave the cabin with counts of collateral damage. However, things could not have been more different, the cabin was dumbstruck, well at least I was. Soon enough I realized the weight of reality that will hit me once I land my feet back on HKG stripped of its former glory.

Alike the Israelites’ fear of the warriors across the Jordan River, my spirit was down just because of the sheer size of the tasks ahead. The enemy soon enough surrounded me with ease without any chance of retreat. My head closed in on itself; with doubt paralyzing the senses, where finding your line of thought is similar to finding a colored speck of sand in the vast stretches of the unforgiving desert. Thoughts, experiences, and values I once held as representatives of my life are dispersed like ink in water. Senseless and shell-shocked, added mockery of self-blame was the edge of the cliff; near total loss between God and myself.

Unwilling to give up on me, God reinforced me with this verse during fellowship. Luke 24:13-35 recounts Jesus Christ’s appearance to two men filled with misery after the events in Calvary.  Along the road, while the two still didn’t recognize Him, Jesus spoke out to them with a reproachful yet anticipatory tone 「How foolish you are, and how slow to heart to believe all that the prophets have spoken! Did not Christ have to suffer these things and then enter his glory? And beginning with Moses and all the Prophets, he explained to them what was said in all the Scriptures concerning himself.」 (Luke 24:25-27) (NIV 1984). After the two finally recognized Him during supper, they realized how even though they did not know God was working amongst them then, they nevertheless felt renewed and alive with passion.

The miracle is this: God is with you no matter what, even if you know it or not, even if you believe it or not, working in your hearts to give you life. Amen! Oh, how quickly was I to forget God’s presence and glory, and how easily man stray aimlessly between the extremities of pride and doubt when it is not man’s selfish and ignorant deeds in which Christ’s salvation aimed to inspire. The temptation to succumb to our shortcomings and sufferings is a winner for Satan, while all along what’s most valuable could have been sustainably cultured by focusing on God’s idea of man. In NLP (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 it indicates that problem-oriented thinking (e.g. finding blame and fault on self and others) results in deadlock and numbing of senses, whereas, outcome-oriented thinking (i.e. how to reach your preferred outcome) results in success. Likewise, situations are placed in front of you; instead of dwelling on what you’re missing, the point is to find the best possible and realistic way to reach the desired outcome. Apostle Paul once said God put each one of us at the exact time and place He wanted us to be so that we could seek Him, reach out for Him and find Him, even though He isn’t far from each of us. So, come to think of it, whatever we’re in, good or bad, are blessings that are plain or in disguise, as all come to be advantageous to your seeking of God and, thus, life. This would require the act of doing – the ball is in your hands, and not shriveling in your own world, to fill in the gaps.

Personally, knowing the numerous bruises and scars from my spiritual struggles and 「defeats」, purpose of life is to ignite our sensitivity towards our relationship with the Holy Spirit, God, and Jesus Christ. It is to provide the high definition version of hope in our life vision by His grace and to live in the ocean of God’s embrace.  It is to know that God is with you no matter what, so as to empower us every day with this unrivaled yet humbling sense of kinship, whilst having the sense of urgency that is similar to the prodigal son’s desperation to reconcile with his father. It is to live life out of God’s perspective – through His looking glass of us instead of our own. It is to truly live and, voila, have never-dying life!

So, don’t worry and don’t panic. Breathe slowly, think the situation out, and pray expectantly for what He wants you to do in this situation, and then act accordingly. The outcome is to establish God’s will on earth. And part of it is for you to live a truth-fed life. Remember, to spread the love also; you never know how God can use it to his advantage. In 1 Thessalonians 2:11-12 (MSG), Paul warmly puts it: 「With each of you we were like a father with his child, holding your hand, whispering encouragement, showing you step-by-step how to live well before God, who called us into his own kingdom, into this delightful life.」

I am always amazed with God’s love for me. Undoubtedly, God seriously wants me to become a red-packet of love. All we got to do is relax and ponder Him, and let all that lovely energy flow through you. Knowing that God is with us, we might not even realize that we’re walking in the valley of the shadow of death. 😛

All Glory to God, Amen.

 

In God,

Yi Hang

7th, Sept. 2011

 

 

 

 

 

 

 

 

 

 

 

 

 

 

 

 

 

失落仍喜樂                                                  禁諺

 

為何失落時仍然會喜樂? 這一個問題是一位前輩用來去審視筆者. 筆者突然很想去探討這話題, 正因為筆者面對著失落, 在失落的同時仍想跟大家分享, 因為驛站的傳遞不是因為我們何時歡喜才出現, 上帝給我們在人生的經歷上不曾間斷, 或喜或忙筆者仍然願意將生命分享.

 

喜樂何來? 筆者認為這確實因人而異, 實難斷言, 固筆者想分享個人信仰上經歷的喜樂, 一個在從安慰中的樂, 一個不因環境影響之樂, 或許可能大家都心裡在想」是不是又是說禱告」. 對, 確實如此, 只有上父是我們隨時的幫助, 上帝應許我們的正正就是當我們累不可耐, 心力交綷之時, 可以在祂身上得到安息, 上帝應許不是口肚溫飽, 祂要提醒我們的是要有永生的盼望, 這個才是喜樂之源, 在學業與事奉上都走下坡之時, 上帝不忘提醒孩子, 「要知道思想喜樂之源」.

 

這不是紙上談兵的簡單, 單是筆者已經耗了自己八個星期時期, 但我仍要盼望, 仍要依賴上帝, 這己不是孩子能獨獨面對. 所以才想在此分享, 與此同時亦很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在」失落中」 仍然能想得起上帝, 仍然能依靠上帝. 筆者不知道弟兄姊妹的經歷, 然而筆者每每都是從跌倒時, 要自己去思想上帝所施的恩典, 而這個」思想」 筆者是由詩歌開始, 詩歌帶領孩子走回信主的經歷, 上帝給了孩子的應許, 每每都是信實的, 叫孩子心中無可動搖.

 

之前說的是從內以發, 而從外的亦是關鍵, 那就是我們每一個身為基督徒的責任, 永遠都不要放棄身邊的弟兄姊妹, 我們每一個都肩負著挽回的責任, 很可能是誘發一個人回心向著上帝. 既然每一個人都有喜有落, 我們更應記念在低谷是的弟兄姊妹, 那需要更大的愛去包容去愛護, 而不是更大的石頭, 這就是上帝賜與我們可享的肢體之樂. 這就是筆者在信仰路上領受的次於上帝安慰之樂的肢體之樂, 筆者經歷無數次停止在團契聚會, 以為可以更加去與神單獨交往, 其實只是更斷絕上帝」出手」的機會.

 

為以上一切的話感恩, 因為上帝讓我終於靜下來, 可能也很語無倫次, 但祂最後使我安慰. 弟兄姊妹, 在失落中要記著天父與我們是同在呀, 也要尋找安慰心靈軟弱的人, 他可能就在你旁邊閱讀著驛站, 心裡一直在等待著; 抓著他的心也抓緊祂的手, 在祂面前為他禱告吧.

驛站2011第二期

「I <3 you」 flooded news feed?                 Gloria

First I have to apologize for what I have done to your facebook new feeds earlier, for I’ve posted 「I <3 you」 to so many of your facebook walls randomly, and I know it was super weird to be flood with the  「I <3 you」 spam. I hope I didn’t scare you guys. Sorry if you were annoyed by the 「I <3 you」 flood that night 😛

Well, at first when my friend and I started this for fun, we were bored at the time, and we were thinking it’d be fun to randomly post 「I <3 you」 on others wall (but I do mean it!! =] ), once again, sorry for being lame at the first place. When we started doing this, the whole thing has become interesting: how often do you tell those you care about that you love them? Why does it have to be so awkward to tell someone that you love him or her? What’s wrong with saying 「I love you」? (I admit that maybe for most of you it’s still lame…but I was just throwing it out there.) My friend and I have known each other since primary school, and in our circle of friends, we never hesitated to say 「I love you」…no matter to boys or girls…we felt saying that didn’t have to be the privilege between couples, your friends and family deserved to know that you care. Of course, some would definitely say, 」I show them my love by how I treat them.」 Yeah sure that works, but wouldn’t it be sweet when you are told that you are being loved?

Back to that night, once each of us has posted to around 20+ people wall, we were exhausted already!! All we were doing was 「copy & paste」 –ing 「I <3 you」 to facebook walls…imagine if we actually love our neighbors, as ourselves liked Jesus taught, it’d be incredibly hard and tiring. We couldn’t help to think, how great is God’s love to us? His love is nothing like just a simple wall post, or just a sweet line from your friends and family, his love and grace are always there for us, never rested, nor ceased.

Perhaps I was jumping a bit too fast…that’s exactly what I felt that night. The love we have for others is so limited, and we always tend to love those who are lovable only. Can we try to spread some love to people around us? Sure not necessarily saying 「I love you」 to everyone (I know this would be uncomfortable for most of you), probably taking a small step simply by showing that you care about them? Our love is so limited indeed, this is not going to be easy, but please bear in mind that we love because God loves us first.

「Let brotherly love continue. Don’t forget to show hospitality to strangers, for in doing so, dome have entertained angels without knowing it.」 (Hebrews 13:1-2)

 

愛心                                      Annoymous

「我們愛, 因為神先愛我們」 約翰一書4:19

神為我們的罪在十架上死,但我們有去愛身邊的弟兄姊妺嗎?

我很喜歡說這句話,但很多時候都做不到

我是否只去跟熟識的弟兄姊妺相交而忽略身邊未認識的朋友

我有否忽視身邊有需要的人嗎?

「如果你們只愛那些愛你們的人,有甚麼賞賜呢?稅吏不也是這樣作嗎?        如果你們單問候你們的弟兄,有甚麼特別呢?教外人不也是這樣作嗎? 所以你們要完全,正如你們的天父是完全的。」馬太福音 5: 46-48

———————————————————————————

昨天看見某位姊妹的status, 她引用了

我們曉得我們都有知識。但知識是叫人自高自大,惟有愛心能造就人「哥林多前書8:1」

有時我們覺得自己是對的,以為自己是屬靈的好榜樣,去論斷他人

我們有否用愛心説誠實話 (一句壞話也不可出口,卻要適當地說造就人的好話,使聽見的人得益處) 以弗所書 4:29 (又是另一位弟兄的提醒)

「我為主作囚徒的勸你們,既然蒙召,行事為人就要與你們所蒙的呼召相稱。  凡事要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 以和平彼此聯繫,竭力保持聖靈所賜的合一。以弗所書 4:1-3 

 

我一直思考著基督教的合理性.                      Brian

 

我主張研讀聖經, 籍分析神學概念找出這個宗教不合理之處. 當中「永生」為我一直深感興趣的思考方向. 永生是甚麼? 為甚麼上帝要給我們永生? 永生真的有哪麼好嗎? 與「永死」有甚麼關係嗎? 這些問題我沒有確實的答案, 況且我的目的並非求得任何終極答案, 而僅僅將我的思路鋪陳. 心感諸位可能對此問題有所思考, 固此我藉機將長久以來對此問題的思考方向和內容作個筆錄, 希望對讀者思考有所幫助.

 

甚麼是永生? 死亡在基督教的世界觀裡頭有甚麼意義? 整部聖經千言萬語, 不過旨在說明自天地開始以來, 人與神的關係的一切變化. 起初人類的始祖亞當和夏娃和上帝有很好的關係, 然而因為一個禁果令人類犯下第一次的罪. 『罪的工價就是死』, 從此人類就必須面對死亡, 這就是基督教對死亡的闡釋. 總括而言, 「死亡」就是人與神的關係的破裂. 反過來看, 所謂「永生」, 就是藉耶穌基督的死與神重新建立關係. 與神同在本身乃是一樁美事, 這不難見於諸多的新約經文. 人一旦明瞭這點, 對永生的渴求自然成了相當合理的事.

 

作為一個非基督徒, 我起初不易接受永生這概念. 源於個人對世界的觀察, 「一切都是有限的」的觀念一直烙印心底, 有限的事物才是世界所容許的真理. 且稍為觀察這個世界: 世上哪裡設著不散的宴席? 從來你我緣盡人就散, 再優美的音樂亦逃不過最後一個休止符, 再動聽的故事也要在最後一頁印上「全書完」三字. 永恆的生命聽上去好不誘人, 然而這個世界從來並非這樣運作. 再說所謂永恆的事物, 它們本身的存在合理嗎? 若說我們的人生是一本故事書, 那麼永不結束的故事又算是個甚麼? 若說我們的人生像交響樂, 那麼永不結束的音樂又算是個甚麼?

 

人生有甚麼意義? 那時的我站在有限的時空裡苦苦思索著, 卻未有得到滿意的解答. 如果我無法解答這問題, 我渴望一個永恆的人生的動機為何? 故此有段時間我並不接受所謂永生的概念.

 

後來在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 1844-1900)的哲學裡開竅, 發覺「人生有甚麼意義」這類問題其實相當不成熟. 尼采形容人生是一種藝術, 像繪畫或者彈奏樂器那類藝術. 藝術不問目的不問成果, 它的存在毫無意義可言, 而純粹令人有所享受和抒發感情. 同樣地, 人生本身沒有甚麼目的, 而只有滿足與不滿足的問題. 所以思考人生有無意義是錯誤的思考方向. 因為自然世界本身沒有任何既定的無上律令蘊藏於石頭與葉子之間, 有待人類發掘和自我遵守. 同時, 儘管人可以訂下無數的人生意義, 然而如果無一能夠得到實現和體現, 最終亦不過是滿紙謊言.

 

令我接受基督教裡永生概念的合理性, 源於尼采哲學中稱為永恆循環(英:Eternal Recurrence;德:Ewige Wielerkunft)的哲學概念. 他把人生比喻為音樂, 當你聆聽自己喜歡的音樂第一次, 自然想要第二次, 第三次, 不斷地重複享受當中的快感. 其實人生亦正是如此. 任何喜歡人生的人, 任何愛戀命運(拉: Amor fati)之人自然渴望人生所有的內容再一次重複, 再次享受克服障礙後得到的快樂和喜悅, 不論它們是令人喜悅還是痛苦. 尼采在他的哲學裡包括這個思想, 大抵希望表示一個事實: 一個精神狀況健康的人會追求生命.

所以接受永生的人, 在我這樣世俗的人看來, 乃是熱愛生命的表現, 是「人是追求幸福的動物」的實證. 始終『天下殊途而同歸, 一致而百慮』, 不論是尼采或是基督教大抵都會同意這說法, 只是大家以不同的方法將之表現罷 .

關於永生, 我仍在探索中.

 

 

[email protected]

驛站2011第一期

序?                                             站務員

如果說驛站是一個用來將消息傳開的關卡, 不知不覺間消息好像在一個站口消聲匿跡, 待了下來, 所以要重開

還記得年頭還在準備時, 都看不到驛站的存在意義, 最後把它擱在一旁了. 如果要問今天的驛站為什麼又回來我們手裡, 或許只有上帝親手感動而已. 今天不要問為什麼還要加增擔子, 只要上帝的話語被傳開, 就已經夠了

上一年在CCF的弟兄姊妹, 就會憶起驛站上年間出現了兩次, 而內容多是圍繞小組互相之間的聯繫和溝通, 今年驛站的方向想多以個人屬靈生命 與神關係 經歷神話語 聖經的教導為前提.

盼望驛站能夠繼續以聖經教導為中心, 將大學生的基督徒生命 見證活活的傳開, 透過文字事工讓上帝的話語改變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 成為合祂使用的器皿.

 

 

人總是軟弱的                               Annoymous

學期剛開始,上第一課就已經很depressing的知道這三個月將會很忙: 接二連三的assessments…幸好,我還懂得提醒自己,神該是放首位的。沒錯的是,作為學生我也要用學業榮耀神。可是,說的容易,但要取得平衡卻很難。

所以,week 2還沒有跟我說hello前我已經開始身心疲累了。我想,我這個溫室長大的小角色,哪有能力為神作甚麼… 我想放假,我想逃避,我想收起自己,自我關閉…

但上帝跟我說: 「耶和華專愛你們,揀選你們..  只因耶和華愛你們…」 (申7:7-9)

對,我沒有甚麼能力,但我有神的愛,神的愛就在弟兄姊妹們的愛我關心向我顯明了。我能夠再有力走下去,因為神愛我。

所以,請別忘記: 「他對我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林後12:9)

 

 

「上帝為何要頒怖律法出來」 愚見                     禁諺

有人認為上帝整鬼我們, 有人認為上帝是磨練我們, 有人認為上帝是因為愛我們. 筆者愚鈍, 幸好有一段時間去思想, 筆者認為     上帝頒布律法確實是愛我們. 今天很想在這分享筆者的愚見, 盼望弟兄姊妹給點意見.

 

律法是從以色列民在曠野等候進入迦南前時, 上帝所頒布的, 他們那時是怎樣看律法?

 

….常遵守我的一切誡命,使他們和他們的子孫永遠得福  申5:29

….存活得福… 得以長久                            申 5:33

還有很多很多的祝福 例申 6:1-3

對以色列人來說, 這是一個福啊! 只但是律法的標準卻很高, 從新約耶穌教導, 只要心中的意念走偏, 這跟行出來的犯罪是一樣的, 這是一個很高的道德標準, 要是這樣我們又可何以得福, 這麼高的標準為的是什麼?

 

筆者不花時間去描述上帝的聖潔, 公義的本性, 用清水去比喻上帝的聖潔, 那怕只有一丁點的礦物也不能混在清水, 影響噹中的清水, 而上帝公義的性質又不能把有罪稱為無罪. (好…這兒說太多了)

 

這麼高的標準為的是什麼才是剛剛想討論, 標準是為了訂立上帝所接納的標準, 而這就就是為了合乎聖潔的標準, 上帝就在當中判別祂的子民. 大家會問如果通過這判別, 那不是全人都不合格? 所以耶穌說祂來是為了成全律法 (馬太 5:17-18,雖然當中是在論」癈掉」與」成全」, 但終究耶穌確實成全了律法, 由人沒可能合格的標準成為人可以合格的律法, 祂以無罪的血背負世人的罪(當中包括舊約獻祭的意義), 好讓律法上叫人得稱義, 因此我們經常說因信耶穌基督無罪的血洗有罪的我們, 我們得稱為義 (這樣短的解釋 因信稱義可以嗎?). 當上帝判別子民時, 就能夠選出不違反聖潔的子民.

 

筆者在這立一個總結就是律法是因為救贖而立下的, 這計劃由古到今都在進行, 所以律法是為了上帝去拯救及判別我們, 而祂自己親自以死來洗淨我們的罪, 叫我們在律法上可符合祂的標準. 因此上帝是因愛我們, 為了得以拯救我們而頒布律法.

 

p.s 寫一次才發現當中牽涉很多不同信仰重點, 在」成全律法」那段經文, 網上有很多不同的解釋, 而筆者擅自以這為解釋, 如果當中有什麼引用錯誤 希望弟兄姊妹能指出並提點, 讓筆者和其他人可以領受神的話語,

其實還有很多都沒寫下來, 希望可以有不同的回應才繼續寫

 

 

 

 

 

————————————————————————————

驛站誠邀大家將生命的訊息都分享, 例如祟拜講道的得著, 對經文有領受, 聖經的應許, 靈修分享…….等 , 當然亦可以對當中的文章作回應, 不要怕說錯, 當大家還是大學生的時候就應抓緊還可以錯的機會, 只要懷有謙卑的心分享和接納弟兄姊妹的回應和提點, 分享上帝在你身上的榮耀, 鼓勵弟兄姊妹.

 

雖然如此, 大家也需要為自己的操詞負責, 享受上帝給我們的自由, 同時也要謹慎, 下筆前可以先有安靜時間, 求主保守我們有清潔純正的心意, 榮神益人

 

 

 

 

 

 

 

 

驛站的投稿EMAIL係

 

[email protected]

(因為email第一次開 怕有所流失 可以加寄以下email)

[email protected]